异族小说

第二章 服饰 一 文明与野蛮 (第2/3页)

天才一秒记住【异族小说】地址:www.1uzu.com

人命关天,当然不能含糊。穿衣戴帽,又岂能说是小事?

其实,中国人并没有厚此薄彼,只重饮食不重服饰。我们常说的“衣食住行”、“衣食父母”等等,“衣”不是就排在“食”的前面吗?衣不蔽体,不是和“食不果腹”同样悲惨吗?所以,就像吃饭是政治问题一样,穿衣也会和政治发生关系。就拿前面提到的那位身为“内阁总理”的“天官冢宰”来说,他就不但领导着一大帮厨子,也领导着一大帮裁缝。在他的下属官员和职员中,也有不少人在编制上,是归属于“服饰部”的①。人数虽然没有“膳食科”多,却也相当可观。

<strong>文明与野蛮</strong>

事实上,正如治国之道常常被看作是烹调术,它也常常被看作是纺织业。中国古代的所谓&ldquo;圣王&rdquo;,都被描述成&ldquo;经天纬地&rdquo;的大人物。经,是织布机或纺织品的纵线,纬则是横线。经天纬地,就是像纺纱织布一样有条有理地治理天下。

其实,所谓&ldquo;治理&rdquo;,原本也是纺织业上的术语,即把一团乱麻或乱丝,&ldquo;理&rdquo;出一个头绪来。治理的&ldquo;治&rdquo;,本来是&ldquo;乱&rdquo;(乱),而&ldquo;乱&rdquo;这个字,本义又是&ldquo;治&rdquo;。它的字型,上面有&ldquo;爪&rdquo;,下面有&ldquo;又&rdquo;,中间是丝。丝容易&ldquo;乱&rdquo;,所以必须用一只手在上面抓着,又一只手在下面托着,才有可能&ldquo;理顺&rdquo;。理顺就是&ldquo;治&rdquo;,不理顺或理不顺就是&ldquo;乱&rdquo;。天下大乱以后便是天下大治,天下大治以后又天下大乱,真是&ldquo;剪不断,理还乱&rdquo;,所以要有&ldquo;经天纬地&rdquo;的大人物来收拾局面。后来,大家也觉得治和乱都用一个字,难免混淆不清,于是才用治水之&ldquo;治&rdquo;,代替了理丝之&ldquo;乱&rdquo;(乱)。

治理天下国家,既然有如&ldquo;理乱丝&rdquo;,或如&ldquo;烹小鲜&rdquo;,则&ldquo;王天下&rdquo;者,也必是裁缝或厨师。比如伏羲(庖牺)是大厨师,黄帝(轩辕)则是大裁缝。据说,他是我们民族最早的服饰发明家,也是最早拟订服饰体制的大礼学家。黄帝的主要发明,是旃、冕和旒。旃是一种军旗,冕是一种礼帽,旒则是旗下的飘带和冕前的下垂物。看来,黄帝的主要贡献,在于&ldquo;饰&rdquo;。而养蚕业和制衣业的发明人和领导人,则分别是他的正妻嫘祖和他的臣属胡曹。当然,他们的功劳也都可以照例归于黄帝。据说,自从黄帝制定了服饰礼仪后,紊乱无序的天下便变得井然有序了。以后,尧、舜二位,也照此办理。传位到禹,虽然自己的穿着不讲究,但祭礼之服还是不含糊的。这就叫做&ldquo;黄帝、尧、舜垂衣裳而天下治&rdquo;。

伏羲是三皇之首,黄帝是五帝之先,尧和舜都是神话了的部落联盟长,他们几位带了头,以后的&ldquo;圣王&rdquo;,或比圣王低一等的&ldquo;明君&rdquo;,或比明君还低一等的候补明君,以及预备辅佐他们平治天下的儒臣门,便都相当地重视服饰的事情,而且往往能&ldquo;上纲上线&rdquo;到国家兴亡、民族存亡的高度。比如衣襟向右开(右衽)还是向左开(左衽),就不是可以马虎的小事。有一次,孔子和他的学生讨论对管仲的评价问题。他的两个学生子路和子贡都认为管仲&ldquo;不仁&rdquo;。因为管仲原是公子纠的师傅。齐桓公(即公子小白)与公子纠争夺君位,杀了公子纠,公子纠的另一位师傅召忽因此殉节而死,而管仲非但不自杀,反倒投靠桓公,成了桓公的得力辅佐,这不是叛徒吗?怎么能算是&ldquo;仁&rdquo;呢?孔子却说,啊!要是没有管仲,我们这些人,只怕都早已披着头发,衣襟向左边开了!可见,在孔子这里,衣襟向哪边开,至少比谁当国君要重要一些,也比什么&ldquo;从一而终&rdquo;要重要一些。

这就很有些非得要弄清姓资姓社,分个白猫黑猫的味道了。其实,不管白猫黑猫,能逮老鼠就是好猫。同样,也甭管右衽左衽,穿着舒服漂亮就是好衣服,哪怕当中开缝也行。然而孔子他们不这么看。在孔子他们看来,衣襟要是开反了,就会从文明变成野蛮。儒家是很看重这个区别的。用他们的话说,就叫&ldquo;夷夏之别&rdquo;。夷就是蛮夷,也就是野蛮人;夏就是华夏,也就是文明人。文明人和野蛮人有什么区别呢?首先是吃饭不同,&mdash;&mdash;野蛮人吃生肉,文明人吃熟食。再就是穿衣不同。《礼记?王制》说:东方的野蛮人叫&ldquo;夷&rdquo;(东夷),披头散发,身上刻花纹(披发文身);南方的野蛮人叫&ldquo;蛮&rdquo;(南蛮),也是光着身子,脸上脚上刻花纹(雕题交趾);西方的野蛮人叫&ldquo;戎&rdquo;(西戎),披头散发,拿野兽皮裹在身上(被发皮衣);北方的野蛮人叫&ldquo;狄&rdquo;(北狄),拿鸟羽毛做衣服,住在洞里(衣羽毛穴居)。这些都是&ldquo;不开化&rdquo;民族,通通只能算作野蛮人,没法和华夏民族相提并论。

其实华夏民族先前也是茹毛饮血光着屁股的。能拿兽皮鸟羽遮遮身子,就很不错。任何民族都有一个&ldquo;开化&rdquo;的过程。&ldquo;开化&rdquo;之前,谁不是这样?然而现在不同了。现在既已得了&ldquo;先王教化&rdquo;,衣冠楚楚起来,自然要视披发文身为野蛮,羞与为伍。甚至连衣襟向左边开都要视为奇耻大辱,不能接受。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如遇章节错误,请点击报错(无需登陆)

新书推荐

在文豪世界开欧洲剧院 长姐当家 全民穿越:我有一座军火库 通房娇美:摄政王为她神魂颠倒 医等狂兵 嗨,有兴趣做渣男吗 重生之围棋梦